脱贫攻坚任务胜利完成,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”号角己经吹响,要想使乡村振兴战略,真正的落到实处取得实效,必须有要有人才队伍支撑。
一、存在的问题
(一)年龄专业结构要优化、班子能力有待加强。有的村支部班子整体结构不合理,年龄偏大、学历偏低,对发展现代农业知识不懂、不会、不学,缺乏带领农民致富的思路和办法,观念陈旧,思想保守,不思进取,这是制约村级工作的一个现实问题。在贫困村调研了解到,有个贫困村,全村107名党员中,贫困党员就占20多名,并且平均年龄高达50多岁。最大的80多岁,最小的30多岁,50岁以上占大多数。大部分初、高中学历,只有1名本科学历。现在大部分贫困村,党员平均年龄在50多岁以上,并且占60%多,初中学历占大多数,农业、经济管理专业少。专业与产业发展不配套,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严重,老党员因为文化程度不高,视野相对狭窄,知识结构陈旧,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带动力不强。
(二)优秀人才难选、用人机制有待完善。农村年轻人90%以上都外出创业、打工,留在家里都是“369”的人。事业有成的人士、大学生、转业军人不愿意回来,当村干部积极兴不高,基层党组织亟待补充新鲜力量。回乡大学生、当兵退伍转业人员、技术人才招聘办法、待遇、职称、职级晋升不完善。个别地方出现,引派的不对路、不愿去等问题。
(三)人才留不住、产业难发展。外出务工人员多,本地能人少,考出去的招不进来。没有人才产业难以支撑。种植业、养殖业周期长、风险大,乡村旅游、电商要资金、找市场。现有人才链与农业产业链难以街接。只能原始生产,初级加工,规模小,利用少。缺技术、缺人才,产业难以发展壮大。
二、建议
(一)选好用好村支部队伍人才。要想村富、户富关键要靠村干部,无论从目前脱贫攻坚的现状来看,还是从实施乡村振兴长远考虑来看,都必须加强和改进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,特别要把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,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来抓,“否则,投入帮扶的资金、项目再多,贫困村难脱贫,乡村振兴是根本不可能的实现”。并且加大对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,建立用人制度和奖励办法,发挥领头雁、火车头作用。
(二)选好用好支撑产业发展人才。在选好用好村支书这件事上,有意识地重点加强对农村产业能手、致富能手、返乡创业人员的培养和政策支持,围绕乡村产业发展,着力引进、培养产业发展带头人,及时发现和使用高素质、懂经营、会管理的中青年干部。鼓励高等院校、事业单位技术人才,到乡村企业进行技术服务,对返乡的事业有成的能人要给他们好的经营环境,出台对到乡村企业服务的退休的、在职技术人才给予适当报酬的政策。推动乡村振兴。
(三)选好用好热爱“三农”人才。引进、培养懂农业、爱农民、扎根农村的社会各界人士,营造创业环境,搭建创业平台,提高待遇。加大 “三农”领域实用专业人才培育力度,培养新一代扎下根的、用得上的、干得好的,热爱“三农“的新型职业农民,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。要加强本土人才培养,吸引更多的土专家、新乡贤、田秀才、本土人才从城市回农村。推动院校联合、多部门联协作,通过招考、引进输送、下派等途径,选优、配齐、配强村干部。要建立机制,选拔应届毕业大学生和机关干部充实到农村基层,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。